为进一步加深我校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简称“地矿”)专业、水文与工程地质(简称“水工”)专业学生对“普通地质”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观察和野外实践的能力,近日,城建学院170余2024级地矿、水工专业学生在学院刘昊茹、阎学欣、张树岐、钟珊珊、杨俊、吴靖、刘铖聪等老师的带队实习指导下,赴肇庆市七星岩、罗定市长岗坡渡槽、西江降水沙滩、云浮市蝶采园等多个地质现象丰富的地点开展为期四天的“普通地质实训”课程野外地质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前,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暨安全教育会,强调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安全注意事项,确定了实习队伍分组、设立安全管理员等内容任务,多措并举,确保实习安全有序开展。
观山海拓思维,瞰天地提素养。同学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队下,有序前往此次野外实习目的地开展地质认知实习。走进肇庆市七星岩,丰富的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是开展地质教学的理想场地,同学们认真观察岩层,了解风化成土、流水侵蚀所形成的石灰岩山峰地质、地形;科学推测石灰岩下方地质年代和岩石种类;观察记录七星岩湖泊水文特征和河流地貌类型。在云浮东站周边和蝶采园,老师指导同学们分析岩性、识别风化地质产物,掌握地面流水地质作用、洪沟跟洪积物的特点,了解砂岩等不同岩石构造和成分,学习掌握GPS定点、使用罗盘测产状、采集岩石样本等基本技能。在西江降水沙滩、采石场、湾边村等地,实地探寻西江古河道,了解西江河道改道的原因,学习河流阶地、河漫滩、泥裂、波痕等地质知识;实地采集标本,分析地层、泥盆,辨认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壮美的山川地质景观,不仅增长了实习学生的专业见识和实践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活动,也是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一课。实习师生队伍与城建学院党总支共同赴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渡槽纪念馆参观学习。期间,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城建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剑锋,城建学院院长徐耀鉴、党总支副书记郭君兰与实习学生亲切交谈,了解实习学习情况,为学生手绘的野外地质图件点赞。
同学们实地参观,在浓厚的红色历史氛围中深切感受长岗坡渡槽的历史内涵与价值意义,深入了解大型水利工程的艰辛历程和感人故事,深刻感悟其蕴含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优秀品格。教师们现场教学,传授专业。地学教师张树岐给学生介绍地质地貌、岩性分析、渡槽建设选址原则等知识;土木教师罗远明给学生讲解水利基础知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智慧水利管理等内容。两位老师现场讲授,让同学们明白了工程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地下”与“地上”多方面因素考量。
城建学院院长徐耀鉴教授勉励青年学子要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领悟长岗坡精神的深刻内涵,要“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实习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为国家资源勘查贡献力量。
历时四天野外地质实习,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队指导下,经受住了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通过实地学习,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历史的理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掌握了基础地质实测方法,锻炼了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强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感受到了地质学的魅力。未来,城建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的教学实践模式,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起专业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刘昊茹 刘广 编辑:何虹娴 责任编辑:徐耀鉴